一條老街區,一門老手藝,承載著城市的記憶,浸染著滄桑文明。近年來,市文廣旅體局持續開展對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和活化利用,加強非遺保護傳承,不斷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文旅互動、活態開發,讓非遺迸發新生機,在創新發展中傳承漠陽特色文化,在建設魅力陽江、文明陽江中展現新作為,干出新氣象。
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激發地方特色旅游活力。近年來,市文廣旅體局著力打造陽西縣36公里“海防文化”特色古驛道,并修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七賢書院活化利用為陽西縣博物館,成功獲評廣東省楹聯文化基地、陽江市文藝創作基地、國家3A級旅游景區等榮譽稱號。今年3月,陽東區東平鎮大澳漁村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今年7月啟動了大澳商會舊址修繕工程,助推大澳漁村其申報歷史文化名村。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域文化彰顯鼉城文明風采。靈巧的陽江風箏翱翔藍天,淳厚的漆藝色彩沉淀著漠陽文化底蘊,我市豐富多樣的非遺文化展現出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近年來,市文廣旅體局積極挖掘新一批縣區級非遺項目線索,撰寫文本51個,推薦了23個產品申報廣東非遺手信。指導陽江風箏項目傳承人梁玉泉持續開展“梁玉泉百場公益活動”,指導“漆系一生”陳其積漆藝傳承60周年師生作品展暨座談會的開辦。
“逆水龍舟非遺項目是我市特色文化品牌,積極傳承壯大民間文化力量的同時,有效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笔形膹V旅體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道。今年以來,市文廣旅體局充分挖掘省級非遺項目江城“逆水龍舟”文化底蘊,指導江城區創建龍舟小公園和編輯出版 《江城非遺》,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選取緊鄰我市首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的逆水龍舟發源地西瀨河道作為賽場,全方位塑造“西瀨文化概念”。今年端午節期間,江城區龍舟賽事展現出“逆水龍舟”文化深厚的群眾基礎,比賽河道河兩岸萬人空巷,盛況空前。
打造“家門口的圖書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增強群眾文化自信。目前,全市5個文化館均達到國家二級館以上標準,5個圖書館基本達到國家二級館以上標準,46個鎮(街道)文化站基本達到省二級站以上標準,827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城市“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格局基本形成。與此同時,在市區建成了系列漠陽書屋、陽東區系列耕讀書屋、陽春市系列社區書房、陽西縣系列智慧書吧、海陵試驗區系列海上書屋共40多個新型閱讀空間。另外,市文廣旅體局組織30場戲曲進景區,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全市各地推動公共文化活動均等化一體化,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品牌:江城區“百姓大舞臺·月月有戲看”、陽東區“文化走親”、陽春市“藝韻春州”、陽西縣“全民才藝大賽”等。同時,普及全民的文化藝術公益培訓活動。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公共文化場所舉辦公益藝術培訓班約300班次、10多個藝術門類,培訓學員近5萬余人次,開展各類文化品牌演出活動超過百場,服務群眾接近10萬余人次;圖書館流通總人次超過百萬人次,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近百余場次。
接下來, 市文廣旅體局將不斷以豐富多樣的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活躍群眾文化生活,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繪寫陽江文廣旅體事業美好藍圖,推動城市在文廣旅體互動發展中譜寫文明和諧新篇章。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